Our
special service
我们的特色服务
与科研院校、工厂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每年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微生物菌种服务达数千次;通过多平台建立国家级菌保中心与客户之间的桥梁,提供科研生产相关微生物菌种的检索、筛选、购买、保藏、培养、共享、技术咨询等解决方案的服务。
Our
special service
我们的特色服务
与科研院校、工厂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每年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微生物菌种服务达数千次;通过多平台建立国家级菌保中心与客户之间的桥梁,提供科研生产相关微生物菌种的检索、筛选、购买、保藏、培养、共享、技术咨询等解决方案的服务。
菌种鉴定
strain identification
鉴定范围:菌种鉴定包括:细菌、酵母、 放线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
委托试验
Commissioned test
围绕国家和行业检测服务的要求,提供食 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微生物菌 剂等多产品类型的检测服务
霉菌孢子液定制
Mold Spore Liquid
我中心采用无菌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符合相 关标准要求的霉菌孢子悬液
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s
提供科研生产相关微生物菌种的检索、筛 选、购买、保藏、培养、共享、技术咨询 等解决方案的服务
NEWS
新闻动态
“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问题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中国微生物学会申报的“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问题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项目获批, 该项目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职责,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是中国科协组织实施的2023年度第一批决策咨询重点项目之一。
2月1日上午,中国微生物学会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启动会由学会副秘书长、项目负责人丁家波研究员主持。学会秘书长向华研究员致辞,指出“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问题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决策咨询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督促和加强我国生物安全标准化建设、关键技术战略布局,助力我国生物安全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中国科协战略发展处赵红副处长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意义及要求。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大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决策咨询专家及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团队骨干等25人参加了会议。全体咨询专家就项目研究内容、课题设置、分工安排、写作框架等进行了充分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参会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研究内容聚焦于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领域,目标清晰、前瞻性强、挑战性高,专家团队阵容强大、分工明确,希望通过本项目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成果及发展方向与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做出更大贡献。
了解更多 +
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IDF益生菌菌株鉴定指导文件正式发布
了解更多 +
八个物种搭神七上太空 有微生物菌种和杂交水稻
有关专家指出,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充分认识和开发的生物资源,微生物是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其在地球的物质循环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微生物可以解决今天正困扰人类的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转化功能,建立生物技术是人类寻求解决环境恶化、能源短缺和人口健康等问题的战略途径。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微生物资源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将只具有收藏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发展为促进微生物资源开发应用及共享功能的国家公益性设施的变革,这是实现生物资源功能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
据该中心主任东秀珠介绍,中科院微生物所的菌种保藏中心保藏量为中国最大,居世界保藏中心的前10位。这次将其整合为微生物资源中心,调入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利用新的高通量手段对保藏的菌种进行功能评价,加强开发与应用研究,目的是推动我国医药、工业和环境生物技术等许多产业的发展。因为“发达国家的微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10%,而我国只有3%”。
据东秀珠透露,未来5年,资源中心收藏菌种要达到10万株,功能筛选平台也将由现在的2个增加到5—6个。同时还要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的有序管理,为促进生物大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了解更多 +
“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问题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IDF益生菌菌株鉴定指导文件正式发布
八个物种搭神七上太空 有微生物菌种和杂交水稻
微生物中心成立 我微生物菌种从保藏走向研发
ABOUTUS
以专业技术服务微生物研究领域全方位需求
保藏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核心单位的合作伙伴,是专注于微生物菌种领域,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拥有完备的产 品管理体系与研发管理体系,具备先进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水平。
公司核心团队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物制品研究所等知名学府人才组成,高水平科研人员占比超过90%,并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担任技术顾问。